独轮车,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称,但这项新兴而又传统的运动已经在中国举办了十一届锦标赛,拥有十几年的历史。日前在山西省右玉县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独轮车锦标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1支代表队共几百名运动员进行了独轮车竞速、篮球、场地障碍以及技巧等项目的比赛。在热闹喧吵的比赛背后,记者发现,这项新奇的运动在其主要的推广场地———校园里遭遇“冷风”,在校园里“孤独”前行。
比赛十一届 难见“大丰收”
全国独轮车锦标赛开始于1993年,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在青少年中开展独轮车运动,培养他们挑战自我的品质。赛事发展至今,虽然没有限定参加者为学生,但实际上主要的参赛者依然是学生,社会人士寥寥无几。今年的21支代表队中,大部分是具有长期训练独轮车传统的学校,基本上以辽宁省、北京市和山西省强队为主,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而新开展独轮车来参赛的学校屈指可数。
以北京为例,三支参赛的队伍都是来自北京昌平、延庆和怀柔这些郊区的学校,而这些学校基本上从第一届比赛就开始参加,均为“元老”级。他们见证了独轮车十几年的发展,却没有看到独轮车十几年的喜人成果。据了解,现在全国只有不到10万独轮车爱好者,只有几十所中小学校将独轮车作为自己的特色项目,其中,只有部分学生有机会接触学习独轮车。
独轮车从神秘的杂技舞台步入竞技场,对于求新、求奇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们来说,尤其具有一定的诱惑。同时,独轮车也被称为“益智运动”,因为它会让人的平衡感得到充分的发挥,协调全身肌肉、经络,使身体各部分始终处于一种活跃轻松的状态,有促进小脑发育的功效,此项功能对青少年大有益处。在美国,独轮车会员已发展到了170多万人。在日本,独轮车运动已纳入了中小学的体育课。在德国,专门设立了独轮车运动学校。可在中国,时至今日,独轮车为何在学校里得不到迅速地推广? 成本高是瓶颈
据中国独轮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树孝介绍,在我国,因为在经费、组织等方面缺乏保障,推广独轮车运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宣传和普及的力度太小,所以很多人不识独轮车,认为独轮车是一项危险的运动,不愿让孩子们参加。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主任马授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海淀区开展独轮车运动的学校不多,只占较小一部分。他认为,独轮车是一项成本较高的运动,虽然场地没有特别要求,但独轮车的价格并不低,要开展独轮车,学校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就限制了学校的积极性。因为成本问题直接带来的则是器材的有限,学校不可能人手一辆,这也限制了独轮车的普及。
北京市怀柔区柔庙城镇中心小学的独轮车教练刘振国也表达出了相同的观点。据了解,一般一辆普通的独轮车价格也要250元,这对孩子们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学校要大批量购买,也是一笔大开支。刘振国告诉记者,柔庙城镇中心小学有将近一百辆独轮车,这是学校逐年购进的,每年还要进行一定的维修。
除了成本高,马授良还表示,独轮车开展缺乏一定的社会环境,比如定期一定次数的赛事,这也制约了独轮车在学校的开展。他举例说,轮滑在学校里的广泛开展和普及跟轮滑赛事的举行有一定的关系,每年速度轮滑、花样轮滑、公路轮滑等各种赛事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实际上,独轮车的危险系数并不比轮滑高,这两项运动的主战场都在学校,但无论从参与人数、赛事开展、普及程度,独轮车都稍逊一筹。
看来,要让独轮车在校园里不再“孤独”前行,还需要假以时日,开拓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记者 曲晓阳 |